紡織品在人體穿著、使用過程中,不小心會沾水、沾油,而且還會沾污很多汗液、皮脂以及其他各種人體分泌物,這些污物不僅影響人們的使用,而且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隨著人們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以及追求高質量生活的要求,各類運用不同機理研制出的具有自清潔能力的紡織品應運而生。
最早出現的自清潔紡織品,是通過各類拒水拒油整理劑對紡織品進行功能后整理,改變纖維的表面性能,使纖維的表面張力低于水、油的表面張力,使得水滴以及油污無法在織物表面鋪展且可以輕易抖落,而且水滴在滑落的過程中還可帶走織物表面原有的灰塵,從而達到紡織品自清潔的目的。目前使用較多的整理劑為含氟類拒水拒油整理劑。除此之外,近年來德國科學家揭示了荷葉拒水自潔的原理,并申請了專利。荷葉效應的秘密主要在于它的微觀結構,而不在于它的化學成分。它通過在織物表面添加納米級粒子,提高粗糙度形成納米級乳頭狀凸起,達到拒水拒油效果,從而使得織物具有自清潔能力。
納米光觸媒在紡織領域的應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。當紡織品的表面覆蓋一層光觸媒的時候,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所形成的空穴/電子對與表面和空氣中有機物結合而發(fā)生氧化還原反應,可徹底將其氧化成水等無害物質;另一方面,空穴/電子對與表面和空氣中水反應后可產生活性氧[O]和氫氧自由基[OH]等活性物質。這些活性物質具有極強的氧化作用,不僅能氧化破壞微生物,也可將有機化學污染物完全氧化破壞,從而起到潔凈環(huán)境和除臭等作用。目前常用的光觸媒包括納米二氧化鈦、氧化鋅、二氧化硅等。
2光觸媒自清潔整理實驗
納米微粒由于具有高表面能、比表面積大、表面配位不足等特點,當分散到介質中時會發(fā)生二次團聚,致使納米微粒很可能達到微米級,從而失去了納米微粒所具有的特性。因此團聚問題是影響納米粒子應用的關鍵因素,在整理液配置過程中,對其均勻穩(wěn)定的分散性研究過程起著決定性因素。pH值、分散劑用量、分散方式以及分散介質等因素均與試驗結果有關。
在利用TiO2光催化劑的光催化體系中,若利用太陽光作光源,有效光的波長是300~400 nm 范圍內的紫外光,僅占總光能的3 ~4 。這主要是由于TiO2是寬禁帶半導體材料,其導帶一禁帶寬度約為3.2 eV,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強吸收,而對可見光的吸收較差。目前為了使其可利用光譜擴展到可見光,提高使用效率,采取的方法包括:金屬離子摻雜、貴金屬沉積、半導體復合等。以半導體復合為例,它能有效提高TiO2光催化系統(tǒng)的電荷分離效果,擴展TiO2光譜響應范圍,是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。目前的報道多集中在CdS、ZnO、V2O5 等與TiO2復配的光催化劑制備與表征。
2.1 工藝配方
納米二氧化鈦(15 nm)2.4 9/6,納米氧化鋅(40 nm)0.6 ,分散劑六偏磷酸鈉0.6 ,其他助劑為硅烷偶聯劑0.2 9/6,氯化鈉0.01 ,黏合劑5%,少許JFC滲透劑。
整理液配置流程:將納米粉體加入至蒸餾水中一超聲振蕩30 min(保持水溫低于50℃)一加入分散劑機械攪拌15 min一超生振蕩10 min一加入其他助劑充分攪拌。
2.2 試樣與工藝流程
試樣:10 cm×10 cm 白人革非織造布
工藝流程:用2000 ml含5 洗滌劑的溶液對織物洗滌20 min一用蒸餾水清洗,烘干、稱重一將織物浸漬于整理液中(浴比1:10,室溫,浸泡30 min)一二浸二軋(軋液率80 )一烘干(70℃預烘5 min,150℃焙烘3 min)。
3 光觸媒自清潔紡織品的標準化評價
3.1 光觸媒產品檢驗標準現狀
關于光觸媒產品,目前尚無國家或國際標準。日本由有關科研單位、民間相關廠商等組成了一個自主性機構一光觸媒產品技術協(xié)議會,制定并公布了相關產品性能實驗方法和性能評價標準。依據該協(xié)會制定的產品檢驗標準,被認定有效的光觸媒制品技術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:
(1)有機顏料(亞甲基蘭)的分解試驗把亞甲基蘭滴到涂有光觸媒產品的器皿上,在一定光照條件下,亞甲基蘭必須變色或褪色。
。2)乙醛的分解試驗
在一定光照條件下,有害氣體(乙醛)的減少量(被分解量)必須達到一定標準。光觸媒產品須能去除有害氣體的70%以上。
由此看出,這一標準的實質是判定光觸媒產品是否能夠有效分解有機物。
3.2 自建測試標準體系
針對現有光觸媒產品測試標準的不足,為了能夠量化自清潔紡織品的自清潔能力,經參考相關紡織品測試標準,自建測試標準體系如下:
3.2.1 紫外光源
主峰波長297 nm,輻射強度≥60 w/m 2。
3.2.2 試樣準備
用2000 ml含5 洗滌劑的溶液對織物洗滌20 min,然后用蒸餾水清洗、烘干。
3.2.3 標準污物
取0.05 g亞甲基蘭,加入10 ml水中攪拌,加入20 ml 14#機油,機械攪拌10 min,得深藍色粘稠油污。
3.2.4 標準色卡的配置
將試驗所用織物浸于亞甲基蘭溶液中20 S后立刻觀察,所呈顏色即為相應等級標準色(見表1)
3.2.5 試驗步驟
、 用橡膠吸頭吸取少量標準污物滴在試樣中央,加蓋一塊聚乙烯薄膜,在薄膜上,加200 g砝碼,壓1 min后取下薄膜,然后進行測試。
②使用直徑為90 mm的培養(yǎng)皿為容器,將一定尺寸大小的負載光觸媒織物試樣置于其中,蓋上培養(yǎng)皿蓋,置于紫外光下50 cm照射16 h。
3.2.6 評價
將紫外線照射后織物上油污顏色與自建標準色卡比較,顏色等級越高,則光催化自清潔能力越強。
4 自清潔紡織品效果測試
4.1 紫外光線下測試
按照自建標準測試方法,對試驗所得布樣進行紫外線照射測試,進行拍照、評級記錄,觀察其光催化自清潔效果。通過一定時間的紫外燈照射,有規(guī)律地觀察、記錄、拍照,可以明顯地看出整理后的織物小樣油污顏色變淺,表現出較好的自潔效果,而未整理的織物原樣則基本保持油污顏色不變。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。
4.2 自然光照射測試
由于自然光中紫外線較少,僅占總光能4 左右,單純使用紫外線作為光源進行測試,雖然可以加速自潔速度,但是不能反映出在自然光線下的自潔能力和速度,因此,自然光下的自清潔能力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。選擇實驗時間為天津地區(qū) 2007年4月10:O0~16:00。測試結果如圖2所示。
4.3 耐洗性測試
按照正常脫水一烘干的工藝流程,分別對整理樣進行水洗5次,10次,15次,20次。水洗方法使用AATCC61- 1996的標準進行。水洗后的整理樣在紫外光下照射16 h,自清潔效果如表2 所示。實驗表明,水洗后的整理樣仍IH表現出較好的自清潔效果,因此,該工藝整理的織物具有較好的耐洗牢度。
5 結論
5.1 選擇六偏磷酸鈉為分散劑、超聲振蕩為主的分散方法,以及添加硅烷偶聯劑等助劑,克服了納米粒子由于易團聚而影響使用的弊端,配制出了穩(wěn)定的光觸媒納米整理液,整理后的織物具有很好的水洗牢度。
5.2 通過自清潔測試,驗證了光觸媒織物的自清潔能力,并通過正交試驗,確定出無機納米粉體的最佳用量為占整理液3 ,納米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比例在8:2時,可最大可能發(fā)揮光催化效果。
5.3 針對目前光觸媒類產品標準的缺失狀況,獨創(chuàng)性地設計了一套自建測試標準體系,經過實際測試檢驗,可以很適當地定量表征光觸媒類自清潔織物的自清潔能力。
來源: 張路遙,張健飛,杜秭偉
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!
最新技術文章
點擊排行